中国共产党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信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信阳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10-27

忠诚履职尽责 提升监督效能

奋力为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

信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1.突出政治建设,“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坚持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两个维护”作为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魂”。一是做实第一议题,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贯通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常委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26次,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60次。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忠诚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付诸行动。二是夯实第一责任,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第一责任,坚决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主动53次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工作,市委主要领导37次对纪检监察工作作出批示,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协助市委成立主体责任办公室、制定落实主体责任清单制度和月报告制度,以积极的作为贯通“两个责任”,开展党组织第一责任人陪同提醒约谈活动,市直“一把手”参与谈话5834人次。严肃问责履责不力人员352人,以严格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三是抓实第一任务,严明政治规矩。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淮河罗山段河砂治理等重要批示精神作为第一任务,问责党员干部278人,信阳整治非法采砂开展系统治理的经验得到中央纪委、省纪委肯定。开展违建别墅、人防系统腐败问题、6·30专项整治等9个专项整治监督,发现问题605个,处理198人。采取“巡”“督”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信阳落地生根。四是落实第一要求,强化换届纪律。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第一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十严禁”的纪律规定,强化全过程监督,紧盯动议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组建4个换届风气巡回督查组,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8个。紧盯村(社区)“两委”换届,审查候选人资格人数43300人,开展专项督查1218次,督查乡镇320个村(社区)3015个,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16个,受理处置检举控告17件,促使140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

2.突出“三不”一体以案促改更加有效。坚持把以案促改作为重要抓手,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能腐的“篱笆”,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一是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五年来共处置问题线索17747件,立案11329件(县处级183件),处分11835人(县处级169人),采取两规或留置措施115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34人,立案、结案、处分等主要办案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严肃查办了李敦峰、雷丽萍、段仁周、马富增、吕东阳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强力震慑。坚持宽严相济,分类处置,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1501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9496人次,占44.2%;第二种形态9825人次,占比45.7%;第三种形态980人次,占比4.6%;第四种形态1200人次,占5.6%。全市纪检监察业务内信访总量逐年呈下降趋势,受到省纪委表扬。五年来,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未发生一起业务内进京赴省上访问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坚决整治什么问题,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治理。开展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监督,共查处问题线索317件,问责失责失职干部575人。开展“帮圈文化”专项整治,12万名党员干部签订了拒绝“帮圈文化”承诺书。开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督促55家市直单位完成自查工作。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处置问题线索42件,追缴人防易地建设费8600多万元。积极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央督导组督办、关注的案件和省教整办、省驻点指导组移交的线索已全部办结,共立案审查调查394人,留置10人,处分处理871人。我市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工作综合排名居于全省第一方阵。稳步推进整治供销系统腐败问题促进改革和治理工作,认真开展资产、经营、借款“三清查”活动,清理收回了一批被侵占的房屋和账款。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52件,立案13人,处分6人,立案数、处分人数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信阳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供销社系统推广。三是深化以案促改。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实现了对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家属、企业主、开发商和广大青年警示教育的“五个全覆盖”。全市共开展警示教育1.5万次,受教育161万人次,开展专项以案促改149个,排查廉政风险点2807个,健全完善制度6620个;679名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86人主动投案,上缴违纪违法资金2686万元。我市以案促改工作有权威、有机构、有机制、有约束、有榜样、有真效的“六有”做法被省纪委专刊推广。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教育大别山展馆的作用,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前往接受纪律教育;倾心打造“红廉大别山”品牌,开展“廉政文化月”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廉政教育精品。我市以案促改、“三不”一体推进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3.突出政令畅通,服务大局更加有为。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一是狠抓作风建设。以“市委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认真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整治工作融入到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日常巡察工作中去,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15个,处理1089人,处分748人。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677个,处理881人,处分739人。把监督节约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重要任务,督促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通报曝光,共通报305批69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对959人次指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增强警示震慑。二是决战疫情大考。全市组成268个督导检查组,督导抽查1960人次,第一时间走遍信阳与湖北接壤的57个卡点,查处问题911个,追责问责1205人,党纪政务处分214人,组织处理991人,曝光典型案例324起423人,牢牢守住中原“南大门”。紧盯“六稳”“六保”抓监督,监督就业政策落实保居民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9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34万人;监督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全年累计减税降费42亿元。三是助力“三大攻坚”。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查处案件682件,处理1109人。开展纪委书记遍访督查和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大走访活动,走访贫困群众18.86万人次,解决问题1.4万多个。坚持常态化督查与点穴式检查相结合,发现移交问题线索20批次,扶贫领域信访量下降26%,115名基层干部主动说明问题。我市在脱贫攻坚省级考核中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力助推污染防治攻坚,专门成立4个环境污染治理督查组,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查办案件48件,处分81人。全力助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支持审计机关开展政府债务专项调查,严肃查办了虎卫红、赵国富、王家胜、李刚、郝长云等财政金融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推动相关管理部门去杠杆、治乱象、抓规范、强监管。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全省第一个成立落实“两个更好”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办公室,持续开展“进百企、访百商”活动,走访企业972家,督办解决问题197个;召开民营企业家和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4次,现场交办问题160个;向200家重点企业发函,收集痛点难点堵点方面意见建议151条;贯通纪检监察检举举报平台与“企业服务110专线”,开展民营企业发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九要、九不得”,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纪委关于“万人助万企”的相关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共联系企业60家,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得到了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4.突出人民至上,基层治理更加有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牢“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理念。一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调研,向市交通局、市教育局等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6份。开展“监察在身边,作风再转变”和《电视问政》活动,针对居民小区油烟噪声污染、医保基金管理使用等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弘鑫新村小区、正合小区延续十几年的油烟噪音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推动出台《信阳市餐饮油烟噪声污染防治暂行办法》,对此类问题进行源头治理;发现医保基金管理领域问题131个,移交案件线索33个,推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规在南湾湖水源地就餐游泳公职人员21人,切实保护好信阳人民群众的“大水缸”。持续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水电“一户一表”等9个专项治理,共查处案件1162起,党纪政务处分1195人。集中开展重复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解决疑难信访问题135个,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二是强力惩腐“打伞”。积极助推扫黑除恶,三年来共处置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431件,处理442人,其中“保护伞”问题102件,处理96人,涉黑涉恶腐败问题75件,处理73人,工作失职失责问题254件,处理273人。对涉黑涉恶案件、中央督导组交办线索、集中反复举报同一对象查否线索进行倒查,对排查出的5条中央督导组交办已办结但群众仍重复举报的问题线索重新交办,坚决查清查透,给举报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三是创新打造“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紧盯基层“小微权力”,持续优化“阳光村务”平台的应用管理,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全市共上传各类村务信息43.95万条,受理群众留言6.3万条,已办结6.2万余条,解决群众反映各类问题3.7万个,办结率达98.6%,“阳光村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监督哨”,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我市“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入选“新时代全国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十佳案例”。

5.突出监督首责,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让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更加高效。一是强化“一把手”监督。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深化对“一把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实行违规干预记录、问题直报、“一把手约谈”等10项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一把手”向市纪委常委会述责述廉制度,已听取述责述廉20余人次,督促整改问题86项。督促市直单位“一把手”参与提醒谈话5834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比例提高了35.8%。加大对“一把手”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核查调查力度,处置问题线索300件,党纪政务处分273人。今年,我市两次在省纪委组织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做实日常监督。建立覆盖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监督责任履行情况、个人廉政建设情况、民主集中制遵守情况“四大方面”的评价体系,建立15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对255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精准立体“画像”,对整体政治生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持续层级落实“四清单一报告”制度,开展个人教育警示谈话1500余人次,开展专项检查219项,处置问题线索300多件,党纪政务处分92人。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查错告陷害行为,澄清正名18人。建立健全回访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回访教育10061人,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1+9监督体系,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线索移交制度、工作会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5项制度机制,有力保障了各监督单位在开展日常监督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成果共享。三是深化巡察监督。五届市委共部署11轮巡察,市县两级已完成对963个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任务,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22411个,移交问题线索4484件。聚焦监督重点,率先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疫苗监管专项巡察,移交线索140件,督促整改问题1054个。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创新“五个一”(进行一次集中反馈、开列一个问题清单、组织一次调研督导、进行一次对账交单、开展一轮通报约谈)“六个集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中出席、被巡单位和未巡单位集中参加、主要问题集中通报、整改清单集中移交、整改承诺书集中签订、警示教育集中开展)整改反馈机制,“巡”“督”结合推动巡察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放大巡察政治效果。加强巡察机构规范化建设,对125项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全省市县巡察工作推进会在信阳召开,17个地市巡察机构来信阳进行现场观摩。四是监督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突出“严”字,以专项检查扫盲区,以推磨检查破阻力,以多种监督促担当,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突出“警”字,通过节点提醒、通报曝光、以案促改等方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突出“深”字,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指导纠治“四风”工作,实现对全市查纠“四风”总体情况的实时掌控。突出“建”字,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会商研判机制、监督检查“过一遍”常态化机制、通报曝光机制、红廉教育机制,确保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92起,党纪政务处分1487人。五是创新监督方式。在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大数据比对,对106件扶贫领域实名举报问题开展“双回访”,推动问题线索起底清零。落实落细“监督到村覆盖到户”,统筹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力量入户访查,实现“线上”监督点对点,“线下”监督面对面。开展重点难点村提级监督,着力破解对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规模较大,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城郊村、富裕村,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力不从心”问题,让监督直达“神经末梢”。下沉一线开展上门监督,通过个别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走村入户等,做实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以“面对面”推动“心连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6.突出改革创新,监督效能更加彰显。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一是深化“三项改革”。机构改革突出主责主业,坚持力量向主业倾斜,市纪委监委机关26个内设机构中,一线办案部门占73%、人员占74.5%,实现了人员整合、机构设置、内控机制“三个优化”。派驻改革突出“三统一”,市县两级完成派驻、巡察与机关的人事、工资、组织关系“三统一”管理,实现了派驻监督全覆盖。监察体制改革突出向下延伸,市县两级监委全部组建挂牌,全市各县区监委向乡镇(办事处)派出监察办公室219个,共聘请3400名村居廉情信息员,畅通监督渠道,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全市监察对象达到16万多人,较改革前增加10万多人,增长170%,实现了监察监督全覆盖。二是创新管理机制。线索处置,建立信访举报件和问题线索定期会商、集体研判制度,实现了本届问题线索起底清零。审查调查,建立“四统一”工作机制,做到问题线索统一管理、案件办理统一指挥、办案人才统一调配、办案保障统一协调,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派驻日常监督,实行“四清单一报告”制度,每月报告党组织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三重一大”清单、领导干部个人主体责任清单、个人工作部署清单、从严治党谈话清单,促进了派驻监督规范化。廉政教育,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机制,打造学习“四个平台”,依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大别山展馆、大别山红廉文化苑和琵琶台红廉文化公园,对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忠诚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优化工作衔接,创新建立案件审理一体化、留置人员24小时重塑忠诚、信访举报集体会商、初核了结件反馈工作流程等制度,确保办案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提升改革成效。聚合了力量,把监督室、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三支力量”作为一个监督整体,统一指挥、联合作战,形成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格局。将市级32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划成6个监督办案协作区,人员统一调配,信息共建共享,围绕医保资金、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5747个,清理资金11.26亿元。提高了效率,市级32个派驻机构和8个派出机构开展个人谈话4500余人次,处置问题线索2664件,分别是改革前76个纪检组全年的4倍和3.6倍。提升了效果,审查调查工作规范用好12项调查措施,市监委办理的留置“第一案”,成为全省首例宣判的留置案件,犯罪嫌疑人当庭认罪服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强化了规范,以市纪委常委会为统揽,推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巡察监督等七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形成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和案管室、党风政风监督室、派驻机构管理室、巡察办“一梁四柱”的协调机制,出台制度等规范性文件78个,全方位提升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7.突出高素质专业化,自身建设更加过硬。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构建“1431”机关党建架构,形成“一党委四总支三部一平台”的新格局,擦亮“三省室”党建品牌,锤炼党性忠诚。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七一”讲话,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学教活动中,坚持以上率下学、统筹联动学、创新渠道学、深化拓展学,切实加强思想淬炼,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二是强化能力素质。创新开展以大学习、大交流、大竞赛为主题的机关建设“百日行动”,促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促进“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日常化具体化。举办“清风大讲堂”74期,做实全员培训。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选聘117名特约监察员,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坚持严管厚爱,处置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376件,处理172人。三是强化总结提升。注重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指导推广实践,积极转化学习成果,紧贴老区实际,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和优化营商环境等9项重点课题调研,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形成一体推进“三不”强大合力》,河南日报刊发了《“五链”同向发力 高质量一体推进“三不”》等理论成果。四是强化形象提升。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着力培养政治意识强、大局意识强、纪律意识强,敢于斗争、敢于碰硬、敢于担当,能讲、能写、能干,有家国情怀、有专业素质、有仁爱之心的“三强三敢三能三有”干部。开展纪检监察系统内以案促改,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561场次,征求意见建议3700多条,建立完善各类制度450个。以“大美信阳 我当标杆”为主题,打造内涵丰富的机关文化长廊,用历史上和党内标杆人物的家国情怀和革命风范,激励纪检监察干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涌现一批先进典型,321个集体和951名个人受到表彰,谱写了一曲曲情满老区的奋斗赞歌。

五年来的工作体会

1.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信阳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相结合,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付诸行动。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是否合格首先要从“两个维护”上看。五年来,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把“两个维护”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魂”,牢记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先后到韶山、兰考、红旗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抗疫抗旱抗洪中接受制度比对教育和信心决心教育,深刻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盘掌舵是第一竞争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无往而不胜的法宝。我们学思践悟,提炼升华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创新“五链”同构落实“三不”一体方针方略,持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我们找准“两个维护”落地生根的“主战场”,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助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证明,只有把牢“两个维护”这个根本点,纪检监察工作才能纲举目张,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发挥引领保障作用。

2.必须把坚持人民至上与增进民生福祉相结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必须以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三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俯下身子做小事,保障民生成大事,围绕教育、卫生、安全饮水、小区油烟环境治理等民生问题做实监督,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切的小事难事烦心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我们抢抓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机遇,助推扶贫联系点何家冲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我们扎实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活动,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确保打“伞”到位、挖“伞”见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实践证明,只有把牢人民至上这个出发点,才能把群众拥护转化为政治优势,才能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3.必须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与持续优化信阳政治生态相结合,为推动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提供坚强纪法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政治保障也是政治引领,必须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推动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管党治党的实际成效。五年来,我们坚持吃透“上情”、把准“下情”,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做到强党建、为人民、促发展,持续优化信阳政治生态,持续从“两个更好”中汲取真理的力量,紧紧抓住落实“两个更好”的“牛鼻子”,通过抓“一把手”监督、领导班子“画像”、政治生态专项巡察报告,层级压实落实“两个更好”的主体责任。我们高举保障“两个更好”的“铁板子”,把落实“两个更好”作为一项政治大考,成立“两个更好”监督检查办公室,以“两个更好”监督统揽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实践证明,只有把牢“两个更好”这个落脚点,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在中心大局中体现纪律的伟力、在发展安全中体现监察的威力,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4.必须把坚持严的主基调与激励担当作为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五年来,我们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持续营造严的氛围;又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精准问责激发担当,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坚持实事求是,尽责免责、失责追责;回访帮扶激发担当,在全省率先制定受处理处分人员回访工作办法和流程,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组织关怀有温度;严查诬告激发担当,健全保护干部机制,在全省首个出台初核了结件反馈工作办法,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践证明,只有把牢激发担当这个着力点,让干部全心作为、放心作为,才能激励党员干部在担苦中砥砺初心,在担难中践行使命,在担重中不负韶华,在担险中进位出彩。

5.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与加强自我革命相结合,更加有力有效加快老区振兴和加速绿色崛起。加快老区振兴和加速绿色崛起是信阳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定位。五年来,我们站位全市事业发展全局,既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以正风肃纪反腐释放出的监督推力,有力保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勇于刀刃向内,彰显忠诚情怀,通过内部监督执纪,用铁的纪律表明天下没有天然的“保险箱”和天生的“免疫力”。我们激励约束并重,彰显清廉情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严格流程控制,完善制约机制,落实落细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让权力进“笼”上“锁”;我们经历大战大考,彰显家国情怀,坚持在脱贫攻坚中锻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考验干部,在重大斗争中磨炼干部,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铁肩担道义。实践证明,只有把牢自我革命这个关键点,才能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忠实担负加快老区振兴和加速信阳绿色崛起的政治责任。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及视察信阳的重大政治要求,牢记“两个更好”领袖嘱托,锚定“两个确保”和实施“十大战略”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六次党代会部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净化政治生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四区一屏障一枢纽”战略定位,着眼“一中心四强市一家园”远景目标,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力“十四五”、立足开局年,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持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为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广大党员的党规党纪意识进一步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不敢腐的震慑作用更加强化,不能腐的约束效果更加彰显,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更加坚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更加巩固,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1.聚焦政治建设,打造优良政治生态。坚持从严治党首先从政治上看,不断强化政治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任务,必须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以“巡”“督”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调研信阳重要讲话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时时处处与党中央要求对表对标;通过日常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把“严”和“实”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切实解决好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紧紧扭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贯通“两个责任”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信阳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

2.聚焦“三不”一体治理腐败效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要把“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去把握、去落实,使之真正成为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重点事发力,严查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领域和环节的腐败问题,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以惩治保持严的氛围、以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典型的人和事开展警示教育,不断提高“三不”综合功效;深化“三不”贯通融合,认真落实一体推进“三不”协调联动机制意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推动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推进以案促改提质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系统,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提升治理腐败效能;强化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大别山纪律教育展馆等“四个平台”的辐射功能,常态化教育约束引导党员干部守牢纪法底线,大力弘扬坚守正道、积极向上、担当作为、求实奋进的优良风尚。

3.聚焦基层治理,站稳人民立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进一步推动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常态化开展重复信访举报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探索“一地一策、一领域一方案”整治模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常态化开展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群众合法权益。督促解决影响安全发展问题,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筑牢安全发展屏障,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持续完善“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对村级“三资”实行提级监督,解决好群众反映实际问题;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消除基层监督盲区,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4.聚焦监督首责,做到精准高效。盯住“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持续层级落实深化对“一把手”监督的若干意见和“四清单一报告”制度,压实党组织和“一把手”的责任,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管住“绝大多数”,完善日常监督工作规范,研究制定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办法,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推进“四项监督”有效衔接,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机制,探索构建职责清晰、优势互补的监督工作体系,形成监督合力;紧盯重点环节,聚焦落实新时代“两个更好”、“十四五”规划、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等,加强政治监督,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三项改革”,重点补齐市管院校和企业派驻机构改革短板弱项,推动派驻监督更加“形神兼备”。贯通协调各类监督,用好信息化技术,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

5.聚焦作风建设,推动担当作为。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查处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行为,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从严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持续推进清风信阳建设,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紧盯“万人助万企”活动做细做实专项监督,继续紧盯“三麻”和“中梗阻”问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大胆适用“三个区分开来”保护真正干事的人,激励干部雷厉风行地做、全力以赴地干、锲而不舍地抓,做深做实“治未病”基础性工作,使党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纪律作风教育,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家风家教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党的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6.聚焦政治巡察,彰显利剑作用。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实、加快老区振兴、推动绿色崛起、意识形态工作等,巡督结合开展监督检查;积极改进巡察工作方式,探索对县区常委部门、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一把手”部门等提级巡察,对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交叉巡察;充分发挥巡察带动各类监督纽带作用,完善巡察与纪律、监察、组织、宣传、审计、统计、信访等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加强与政法、财会、舆论等监督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采取回头看、专项督查等形式,对五届市委以来巡察整改情况开展监督,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以强有力问责,确保巡察问题整改到位。

7.聚焦自我革命,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抓班子带队伍,从纪委常委会做起、严起,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敢于善于斗争、谦虚谨慎、带头遵规守纪的优秀品格;抓机关带系统,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年”行动和“做忠诚战士,争做出彩纪检人”等活动,以机关示范作用引领全系统争先进位出彩;抓素质提能力,持续深化全员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切实解决好“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问题,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抓规范严纪律,严格内部监督,完善内控体系,积极发挥特约监察员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内部监督调研,深化系统内以案促改,认真贯彻执行监察官法,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绝不手软,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以最严格的监督确保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信阳市监察委员会
备案序号:豫ICP备16004025号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