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三项举措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来源:信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7-07

一是树牢目标导向,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商城县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树牢“一盘棋”指导思想,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让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讲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宣讲的同时,全面营造“思廉、倡廉、崇廉”的文化氛围。二是强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让廉政文化建设入脑入心。结合身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得到教育和警醒,让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教,自省自纠,切实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堤坝。三是依托互联网线上平台,多渠道做好廉洁文化宣传。2017年以来,先后开通了“商城县纪检监察网”“清廉商城”“商城县阳光村务”“商城县纪委监委抖音”等互联网账号,定期面向全县推送各类廉政文化图文、视频等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廉洁文化根植广大干群心中。

二是深挖红廉资源,打造大别山红廉文化高地。深挖资源找亮点。商城县纪委监委组织人员广泛收集整理了大量廉政文史资料,先后编印了《商城廉吏》《红廉商城》《家风传承》等内部学习资料,集中采编了红廉人物周维炯、詹谷堂、张祖谅、晏永香等40余名商城籍革命先烈事迹。创作了歌曲《荷花谣》、舞蹈《血染杜鹃》、情景剧《邓政委找牛》等文艺作品,大量的第一手珍贵文史资料、革命遗迹、文物,是红色历史的见证,也是用鲜血染红的教材,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廉政教育抓重点。送戏下乡讲廉政,唱响红廉民间戏,商城县纪委监委精心打造了一支“文艺轻骑兵”,选择在节假日期间下村到组,快板《阳光村务赞》、小品《谁说了算》等将典型生动的红廉故事和廉政文化理论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之中,润物无声提高干部群众拒腐防腐意识。打造品牌聚焦点。着力打造廉政文化品牌,红廉印记随处可见。县城主要干道命名“赤城大道”“赵崇德大道”等,让红廉记忆永久嵌入商城大地。倾力打造的商城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崇福公园,入选信阳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金刚台红军洞群廉政教育基地注重创新形式,拍摄廉政文化抖音秀在网络宣传。伏山乡赵崇德故居、达权店镇刘邓大军前敌指挥部革命遗址、金刚台镇“朝阳洞”“妇女洞”“英雄树”“红军墓”“红军医院”等诸多革命旧址得到有效利用;以及邓政委找牛、陈明义将军瓦罐的启示、易宗邦舍家为党等廉政故事得到挖掘、传颂。红色廉政文化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河南电影史上第一部进入主流院线的影片,这首革命歌曲也早已成了商城大街小巷人人传唱的“流行”歌曲,成为商城廉政文化的一张名片。

三是建设廉洁乡村,让红廉之花开遍大街小巷。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增强广大乡村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商城县纪委监委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厚重的红廉文化资源,坚持以红廉文化为思想引领,扎实推进廉洁乡村建设。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商城县就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商城有10余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其中8万多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至今仍遗留有金刚台红军洞群、红四军诞生地等革命遗迹多处。商城县纪委监委立足本土实际,重点打造了一批红廉文化阵地,赋能廉洁乡村建设。在该县吴河乡清塘坳村,每逢周末,村史馆红廉展厅、红廉读书室里中小学生结伴而来,书声朗朗。在河凤桥乡田湾村,红廉文化园里54位商城籍开国将军的画像分布在广场四周,吸引了周末前来休闲的城区居民驻足流连。

该县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廉洁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各乡镇、村的历史文化、名人乡贤、村情村史中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优秀耕读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和中的廉洁基因,整合相关廉洁文化资源,结合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地方特点、原汁原味,着力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乡村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一批饱含廉洁元素的墙廊、庭院、村落、乡道、庄园、广场等文化景观,重点打造一批廉洁广场、廉洁长廊、廉洁公园、廉洁步道等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精品线,努力打造一批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廉洁文化品牌,选取创建63个廉洁乡村示范点和河凤桥乡田湾家风家训示范村,形成廉政教育无处不在,廉政基地遍地开花的新态势。同时,完善提升各类廉政文化阵地功能,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扩大廉洁文化渗透力影响力,推动形成党风正、政风廉、乡风清、民风和的浓厚氛围。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信阳市监察委员会
备案序号:豫ICP备16004025号
访问次数: